ICG
ICG,全称 Indocyanine Green,即吲哚菁绿,是一种带负电荷的,含有三甲川桥链的花青(菁)染料。ICG的分子量约776道尔顿(酸结构),化学结构是一种典型的对称型苯并吲哚类Cy染料,结构较疏水,但是带有两个磺酸根,具有一定的水溶性,可满足大部分生物学运用。ICG最早于1955年由柯达(胶卷)实验室开发出来用于近红外(near infrared, NIR)摄影,后来在1959年被FDA批准用于临床,因此ICG是一种拥有悠久使用历史、非常著名的近红外染料。ICG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,体内药理学非常明确。静脉注射后,ICG可迅速与血浆蛋白结合,较少渗到血管外,可以显影血管。在体内,ICG不能被肝药酶代谢分解,但是可以被肝脏快速富集,通过胆道排出,在注射后约8分钟即在胆汁中出现。由于良好的使用记录,ICG和其衍生物在临床上被大量运用于显影,比如心脏泵流、肝功能监测、术后血管血液成影、胆囊和淋巴淋巴管成像等各种用途。
ICG图谱
635 or 685 (nm) |
|
845/55nm ICG滤片 |
初亮度
2等级
光稳定性(缓冲液)
2等级
光稳定性(抗衰固封)
4等级
高分辨显微
3等级
ICG类化合物是一种近红外染料,在使用近红外(NIR)光(最佳激发波长在780 nm左右)激发后发出荧光,发射峰值为大约822 nm,可以使用专门近红外相机看见荧光。ICG染料的激发光和发射光都处于NIR区,这些长波长的近红外光有很多好处,比如组织穿透性很好,可以穿透肌体3-5厘米,同时在该光区,肌体组织包括血液的自带背景荧光很弱,干扰小,因此具有很好的成像灵敏度,这是ICG染料广泛运用的基础。但是,ICG染料的激发光处于可见光中红光的边缘(即近红外区),一般这种长波长的光源都很弱,比如常规的荧光显微镜卤素灯光源发出的780nm波长光的强度只有其发出的最强的蓝光和黄光的1/10,而共聚焦显微镜的气体放电管激光源更是没有匹配780nm波长的光源,ICG只能用激发效率很低的635nm和685nm激光束,大大降低了ICG染料在这类常规生物实验仪器上的灵敏度,因此除非在特殊配置或改装的荧光显微镜上,ICG染料很少用这些仪器进行细胞显微成像。利用配置有特殊光源和滤片的近红外成像仪器(IVIS动物成像仪,Odyssey NIR荧光扫描仪等),ICG才能被广泛运用于小动物或器官组织上的NIR荧光显影,比如上面所述的肝脏血管造影,小鼠体内的药物组织分布分析和凝胶条带显影等。
从化学结构来看,ICG染料是一种对称的花青类染料,是Cy7.5染料的类似物。在Cy7.5母核的基础上,在苯并吲哚的胺基上引入了四碳链磺酸,该磺酸官能团在生理pH条件下呈阴离子磺酸根状态,增加了ICG化合物的水溶性和负电性,有利于代谢。ICG的化学结构中没有可衍生的官能团,无法将ICG标记到其它分子或者纳米粒上,为此,科学研究者将ICG结构做了稍微变动,衍生出ICG COOH(ICG羧酸),该ICG羧酸可衍生出各种标记官能团,实现各种荧光染料标记和运用。相较于ICG,ICG羧酸的水溶性,特别是其衍生物,会弱一些,但是仍然比普通Cy7.5类染料要高,具有较大的运用空间。